您的位置:法律快车 > 法律知识 > 物权法 > 所有权 > 房屋所有权 > 房贷政策松绑是银行社会责任的回归

房贷政策松绑是银行社会责任的回归

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: 2020-01-08 23:11:05 人浏览

导读:

最近,天津、北京、广州、南京等多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传出消息,首套房贷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,工行、中行、建行、招行等多家银行在部分地区的首套房贷已回归基准利率,部分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甚至对其优质客户的优质项目给出9折利率的优惠。(《北京晨报》12月14日)

最近,天津北京广州南京等多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传出消息,首套房贷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,工行、中行、建行、招行等多家银行在部分地区的首套房贷已回归基准利率,部分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甚至对其优质客户的优质项目给出9折利率的优惠。(《北京晨报》12月14日)

在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控中,控制房贷利率被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调控手段。在限购政策推出之前,银行对首套房之外的多套购房贷款,普遍实施了取消利率优惠、提高贷款利率直至取消房贷的措施,收到了很好的效果。但是,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“扩大化”的趋势。比如,限购政策实施后,一些银行对限购范围之内的首套房贷,也在基准利率之上再行提高,有的银行甚至干脆取消了房贷,使刚需购房者难以得到来自银行的支持。

此轮调控的根本目的,是利用政策的力量将投资投机力量挤出市场,防止房价过快上涨。目前各个城市推行的限购政策,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,对投资投机性需求和居住、改善性需求作出了区分,对于后者,调控政策虽然没有明确给予鼓励和支持,但并未制止,而从调控政策的最终指向来看,这部分需求也受调控政策所保护。但是,当银行收紧对这部分人的房贷需求时,实际上也压抑了住房刚性需求,这与调控政策的根本目的并不相符合。

银行之所以收紧刚性需求的房贷,更多出于自我利益的考量。最近一年来,我国的货币政策虽然在提法上是“稳健”,但在实际执行上已趋于从紧,不断提高的银行存款准备金率,使一些商业银行的可放贷资金日益紧缺,以至不得不压缩房贷。在以往的房地产市场中,房贷曾经是商业银行的优质资源,尤其是那些腰缠万贯的房产投资投机者,基本不存在还贷风险,银行很乐意向他们放贷,以分享房价上涨的利益。但就目前来说,由于银行放贷的对象只能是刚性需求,而这部分购房者大多并非高收入者,他们对银行房贷的依赖程度很高,持续还贷能力也存在风险,银行对此显然有所防备。

由于市场化程度不够高,银行的经营在很大程度上还受政策保护,这保证了银行在市场中只赢不输。民生银行行长洪崎最近在一次论坛上表示,“中国银行业一枝独秀、利润很高、不良率很低,大家有一点为富不仁的感觉,所以我们有时候利润太高了,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。”洪崎的话说得很坦率,也道出了银行业的真实状况。银行的这种高利润并不完全是在市场竞争中得到的,而是在政策庇护之下的一种“制度性红利”。社会给予了银行支持,银行就应该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,那种以市场调控为掩护冷对限购政策许可范围内房贷需求的做法,与银行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不符。如今,将首套房贷利率调整到基准水平,正是银行社会责任的回归。

当然,银行房贷政策的松绑,并不意味着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转向。调控仍然必须坚持,但调控决不是为了消灭市场,而是要让这个市场回归理性,让居住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得以满足。从这一点来说,包括房贷、税收等政策向刚性需求购房者倾斜,正是调控的题中应有之义。

声明: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,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,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【投诉】功能联系删除.

相关知识推荐